首页

Sm国产免费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6 02:42:08 作者:端午节临近 “中国龙舟第一村”——福州方庄忙造龙 浏览量:73727

  一朵玫瑰从肯尼亚农场的枝头到你手中需要多长时间?非洲民众最喜欢什么品种的鲜花?以鲜花为媒介,非洲民众如何看待中非关系?戳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网红记者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街头带你一探究竟!

  花期长品种多 肯尼亚鲜花受多国追捧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肯尼亚十分适宜玫瑰等鲜花品种生长。其境内众多鲜花生产基地邻近赤道,地处高原,终年阳光充沛,所产鲜花品种多、花头大、花秆粗壮、生命力顽强、瓶插时间久,深受肯尼亚民众乃至全世界鲜花爱好者的喜爱。在此背景下,肯尼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及世界第四大鲜切花出口国,仅2022年,肯尼亚就出口花卉近19.5万吨,收入约合7.18亿美元。

  仅需17小时!

  绿色通道助推肯尼亚鲜花“速达”中国

  一朵玫瑰从肯尼亚农场的枝头运输到中国市场需要多长时间?曾经,肯尼亚鲜花运往中国还需要经过荷兰的鲜花市场,经由荷兰拍卖,三天左右才能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而如今,仅需17个小时,肯尼亚美丽鲜艳的花朵就能依托日益频繁的中肯直飞航线从肯尼亚“速达”中国,这远远低于多位受访非洲民众的猜测。一位受访者得知自己猜中答案后,直呼“太快了!”

  从三天到17个小时,“鲜花快递”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非关系不断走上新台阶的美丽缩影。为缩小非中贸易逆差,2021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缩短检验检疫时间,扩大关税豁免。截至2023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包含肯尼亚鲜花在内的非洲11国16项农产品在“绿色通道”项下获得输华准入,纷纷在中国市场亮相。

  中非合作之花芳香四溢

  非洲民众看好中非合作伙伴关系

  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四次到访非洲,将东非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促进了亚非之间文明的交流。六百年后的当下,延续中非往来的悠久历史,“一带一路”为中非关系发展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谈到如何看待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时,一名受访者表示,“如今谈论玫瑰时,不再更多谈论非洲玫瑰出口到欧洲,而是更多谈论中国市场”。的确,曾经肯尼亚鲜花主要出口欧洲,受欧洲经济形势影响大。如今,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农食产品贸易往来频繁,肯尼亚出口至中国的鲜花逐年递增,中国对花卉的需求使肯尼亚花卉市场更加充满韧劲。

  不止于鲜花,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中非合作硕果累累。从受访者提到的内罗毕快速路、蒙内铁路到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中国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当地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中非合作的果实。

  非洲多国广泛传播备受关注

  本次街采是《全球“街”力》非洲“Chat Matters”系列节目的第四期,于当地时间10月2日上线,在推特、脸书、优兔、照片墙等海外社交媒体发布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非洲网友评论表示,借助街采以小见大“是呈现信息的一种绝佳方式”,也有网友对肯尼亚鲜花运输到中国仅需17个小时表示惊叹。

  相关稿件和视频被肯尼亚广播公司、卢旺达非中评论网、赞比亚5FM电台、津巴布韦《先驱报》、南非开普敦亚洲形象资讯集团等多家媒体转引转载,触达超3亿受众。鲜花见证“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期待中非合作继续走“花”路!

监制丨宋嘉宁 李培春

  主编丨赵震 姚宏

  策划丨周金玺 刘欣

  制作丨周金玺

  记者丨薛璟 Lupuwana

  实习记者丨陈彦桦 赵颖新 刘潇玥

【编辑:朱延静】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美国多地遭龙卷风等恶劣天气袭击 已致三人死亡

“能在这个日子见到老朋友,实现了我们在台北分别时许下‘想见你’的小小愿望。”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受访时说,春暖花开时,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从真诚的交心开始,是一个良好开端,“就像中华文化一向讲究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他还感慨道,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王世博 朱贺 制作 周璟)

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将点亮珠江两岸24栋建筑立面

论坛现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启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术经验传承、《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录》编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推荐目录》编制4项专项工作,旨在推动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

中国将开展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

在近日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幸福唱中国·香港维港千人交响大合唱” 等活动上,各界人士以歌舞为媒,唱颂辉煌成就、展望光辉未来。

1.3万名跑友福建宁德竞逐马拉松 用脚步丈量山海之城

此次一共增设24种新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设置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深化“四新”建设,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等专业。

用画笔记录消防瞬间 看“蓝”朋友多才多艺人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